近日

乡村振兴系列

《留隍·村村有慈善》

在佛山公共频道、南海频道同步播出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一个位于潮汕梅州之间,处于潮汕和客家两大民系杂居的地方,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不断碰撞出火花,潮中有客,客中有潮,形成独特的“半山客”文化。

8月初,古村之友理事长汤敏,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管理硕导张晓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等多位公益慈善专家学者,到留隍实地调研当地的慈善模式。

访谈嘉宾: 张晓冰(左2)、汤敏(左4)、周如南 (左1)

公益最难的地方

就是让群众自发参与

这么多公益大咖汇聚此地

正是因为

这里的村民们

用“善”解决了这个最难点

访谈视频

乡风文明的建设除了过去习俗中的宣教、奖惩等手段外,更有效的是形成能激励当地群众广泛参与的公益慈善项目。历史上优秀的乡村,几乎都有公益慈善的传统和机制,比如传统的义庄、善堂、义仓,以及由村民集资修建的文脉建筑、庙宇等一系列具有公共价值的项目。公益凝聚人心,进而共享共谋发展,美德和凝聚力是乡村振兴中无形无价的生产力,越早布局越利于乡村的平衡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刘忱教授认为:“实现了乡村振兴最难的一关,就是乡村的组织振兴”。

在留隍,村村都有只发不抢的微信群,由志愿者共同管理并公示乐善基金使用,一人有难,村中人人自发组织援助。他们已然成为范仲淹创办义庄济困扶危的现代典范。

全镇共有45个乐善群,村村有乐善。乐善群每月一捐,村民互助信息公开透明,互联网让村村轻松做慈善。

溪北村:乐善之源。志愿者来到第一位受助对象的家中回访。

砂汤村:乐善之桥。百岁老人杜刘赤毛也参与乐善群善款捐赠,帮助村内公共设施建设。

志扬村:弘扬红色传统 。乐善群组织志愿者和学生了解本村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大坪村:茶乡新贤。大钱、盐坪两个乐善群,吸引大量的在乡和不在乡的乡贤,给村里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

骨干志愿者、乡贤带动各个乐善群。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和乐善群。

南粤志愿者罗佳凯说:“我们乐善群有两个板块,一个就是有产生钱的乐善群,一个就是无私奉献的,包括财务、群主、理事骨干、志愿者。那么这两块,有钱有人了,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乐善群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可以改变一切。”

而当被问及“为什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愿意每月行善”,村民们已经把这当成一种习惯,“都是在村里人,信得过,做了什么事也都会在群里公布”。

乐善群内人人是参与者,人人也都是监督者,被专家笑称为“区块链式慈善模式”。

乡村之于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和美的乡风和浓郁的人情味,美德和凝聚力是无形无价无休止的生产力,这理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而其抓手就是——村村有慈善。

乐善之风吹遍韩江边的粤东小镇,留隍成为范仲淹创办义庄扶贫济困的现代典范。我们不禁设想,如果这股人人乐善之风吹遍全国乡村大地,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如果你也想为家乡振兴出力

为家乡推行乐善模式

欢迎扫以下二维码

与我们一起行动

本文素材源自微信公众平台“点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