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老师在“古村之友线上课堂”作了以“30年里我走访的那些古村”为题的分享,并和古村志愿者同伴们一起热烈讨论了当下古村保护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张老师生动、朴实的语言中,西江苗寨神秘悠长的历史,望兄亭感人肺腑的情谊,程阳桥巧夺天工的工艺构造,古村落浑然天成的“和谐”之美无一不让我们惊叹着古人的智慧,同时惋惜着因没有得到重视而日渐衰败的他们。

保护古村落的路途一直是艰辛的,但依然有一代又一代无私的人在坚持着,从为北京将要被拆掉的古建筑奔走呼号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到今日一直为让更多人认识古村而不懈努力的张安蒙老师。

2019年,张安蒙又行动了,在今年的10月18日,张安蒙老师和她的团队决定在上海灵石路灵石公园的会议中心办一次前所未有的古村展会,将展场变成一个“村落空间”,让走入其中的人身临其境地体会中国古村落的魅力。


那么有着30年古村调研与保护经验的张安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精彩分享呢?跟着小编,一起走进张老师的课堂吧!

这里有精彩的古村故事。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优美、壮观、博大,千姿百态的生态环境,有着漫长的历史成长期。国家所发生的盛衰跌宕,会在村子里面得到非常充分的折射。透过古村落,波澜起伏的历史画卷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

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也是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这张图片拍摄于1998年,苗寨的分布像悬挂在天地间的两个大大的惊叹号,可由于旅游开发,图片下方绿地的部分已经被商街占领,不复从前的风貌。

苗寨有着丰富、悠长的历史,想知道苗寨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及一位老人。

图中的老人名叫侯昌德,他是个罗锅,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波折,曾入狱八年,最终平反,他是苗家文化历史的“活字典“”,张安蒙老师称他为“文化老人”。

“文化老人”是进行古村落研究的“活宝贝”,他们的腹中积累着很多关于古村落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比如那些我们常常追问、思考的问题:我们从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家族经历了怎样或坎坷,或光辉的历史?这都需要我们去和这些“文化老人”访谈、交流,深入挖掘。

侯昌德老人讲西江苗寨的历史:西江苗寨的祖先可追溯到蚩尤的一个后代——哈飞,哈飞和刘邦一开始是并肩战斗的联盟,共同推翻了秦朝。在建立政权的时候,却没有哈飞的席位。哈飞就明白了,决定远离朝廷。传说哈飞有十八个儿子,于是哈飞把两个儿子留在身边,让其他儿子分别带领苗家同胞开始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大迁徙。最终在贵州省榕江县安置。后来又有个别分支自寻门路,其中一支就来到了雷山县,今日的西江寨。苗家人用自己的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实的臂膀在深山中开辟出一片让天地为之惊叹的壮丽图景。

程阳八寨虎头寨门

古村落的选址常基于堪舆学的理论,堪舆学中还包含有风水学,其神秘深奥之处。令人着迷。这从虎头寨门的构成就可见一斑。

图片中我们可以看见寨门前矗立着一个小小的虎头石碑,这个虎头石碑属于一种“泰山石敢当”(旧俗中,凡家住屋门对桥梁、巷口或道路要冲,就在墙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 石敢当”五字,用以避邪)因为巷道直冲,在风水学里面是把他列为“凶”的,所以会有一块虎头石碑立于寨门外。

类似的属于古人智慧的痕迹在古村落之中随处可见,古代没有建筑学、规划学,一个村落的选址,比如他为什么会跑到深山老林中去?用什么来支撑整个家族的繁衍和生存?这都蕴藏了独属于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发现,也许从前人的智慧中会得到一些启迪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程阳寨程阳桥

程阳桥,又称百年永济桥,属于侗族风雨桥,长77.76米,宽3.75米,5个多角塔形桥亭建于5个青石垒砌的桥墩之上,19间桥廊不用一钉一铆,全靠凿榫衔接,桥身雕刻着各种飞禽走兽,铭记着侗族人的文化历史。它与中国的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以及罗马尼亚的诺娃沃钢架桥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

程阳桥是程阳寨的第一道桥梁,程阳桥的此岸是在他村里的岸头,他的彼岸通往外面的社会。百年当中程阳桥经过三次溪洪的这个冲毁,然后三次进行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在1987年,正是此次修复让程阳桥得以被专家发现,于是他就成了第一座被世界文化遗产所列明的木结构廊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重要标志,“逢桥必有风雨桥”,风雨桥的工艺是在没有一钉一铆的情况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条件下,到深山老林里边去采石头去伐木;勤劳的侗族人民靠自己的肩膀,靠人力,靠扁担,靠他们自己制造的非常简易的轮车,靠他们的智慧,在山间小溪之上,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的风雨桥。

浙江永嘉县苍坡村望兄亭

望兄亭讲的兄弟之间的一种友谊。

南宋年间,苍坡村李家有兄弟两个,二人感情和睦。等到后来分家的时候,哥哥把老家留给弟弟,去往对面的方岱村另立门户,但两人仍来往不绝。晚上弟弟送哥哥,哥哥又回来送弟弟,来回的送,最后就建了两座亭子,一座望兄亭,一座送弟阁,当哥哥或弟弟回到家之后,就会把灯举起来,表示我到家了。

亭子的主人早已不在,但望兄亭留了下来,纪念着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动着世人。

现在的望兄亭已经成为苍坡村村民聊天纳凉的地方。风将山间、田边、水塘的凉意带到这里,为村民消去盛夏的暑热,带走村民们谈论哪家的闺女上大学了,哪家的小子要娶媳妇时的欢笑声。

浙江永嘉县岩龙村宗祠

上图为浙江嘉县岩龙村一座宗祠的院门,分别是从里面往外看和从外面往里看两种视角所呈现的效果。

院子的门也就是宗祠的第一道门。它从里往外看,像个窈窕淑女,从外面看却像是一个威武的大丈夫的形象了,非常有趣。

这座院门很好地体现了古村落建设中非常讲究的“比例”和“尺度”问题,体现了古村落注重物与人,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特点。

院门外面有一棵“大肚子”的古树,“大肚子”古树学名橿树。造型奇特。巨大的圆盘形的根部和根部以上的树干,五、六个人围抱不过来。过头顶以上的树干前倾扑向溪河。宛如一尊巨大的雄狮守候着深厚的宗祠。有趣的是,当在拍院门时,稍微移动了一下脚步之后,镜头中的院门门框内恰巧出现的就是古橿树的根部“大肚子”。也许建造时看起来小小的,小巧玲珑的院门,实际上正是为了烘托了他院门外的那一棵古树。

此外,院门的台架是两根柱子所扛着的大梁,四根横梁构成了台架,台架抬着一个门头,构造简洁,但是美观、牢固,它的比例也是为了烘托、强化他外面的这棵古树,使宗祠的院门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突出一种“和谐”的美。

大地上几个不同的元素,彼此相关联地组合在一个空间,就形成一处“景观”。在这里,院门、古树、宗祠、祭拜的人各不相关,却又和谐地共处一个空间内,一处美丽的“村落景观”就形成了。

苗家鼓藏节

古村落的形成离不了青山、溪流,离不了时间的积淀,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还是人,人需要精神生活,于是就有了文化。苗家鼓藏节就是典型的村落文化,它迎合了天时,展现了苗族人民的勇敢、热情,传承着苗族独特的历史文化。

斗牛,是苗家鼓藏节时所举行时的一种体育运动。图片中可以看到,无论山上,坡上,还是河边,都站满了人,气势非常磅礴,在这样的氛围中,人和牛的热情都被完全地激发出来了。

“有一次我还在里面拍,记得最后是22号赢了,他就追一头牛,那头牛最后逃跑了,逃跑的时候那22号就跟上去,其实他已经眼睛都红了,也是在这个斗的过程当中被戳的。他去追那头牛,就从我身边过去,还真没碰着,我要碰着的话那就完了,人和摄像机全没有了。”张老师笑着讲起拍“斗牛”时的趣事。


除了有趣的故事,更有张老师30年来走访古村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分享,不容错过哦。▼

等待我们发现的村落元素

村落的元素有多少呢?张老师在课堂伊始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思考。

首先是村落的生态环境,山,水,河流,房子;然后是村落的道路系统,村口的桥,用鹅卵石铺就的门前的小径;最重要的当然还有人,有了人,就有了生产,就有了文化,就有了“斗牛”这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村落的元素还有很多很多,越走近古村落,就越觉得古村是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要认识“文化老人”的价值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有一个品牌叫做中华文化老人,每年都会有几名“文化老人”被推举出来,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类似于像侯昌德,类似于杨善仁。

杨善仁(点击蓝字了解杨善仁与风雨桥的不解之缘)是第一届中华文化老人,杨善仁是百年前第一个倡议造桥的首士,杨堂富的儿子。百年来,杨善仁为父辈的创举作了大量调研,作了详尽的记录。作为百年永济桥的守护人杨善仁又成为侗族木工制造的著名匠人。合家三代都是造桥大师。称为“杨家匠”。在给他的颁奖词中写道:“侗族工匠杨善仁是百年风雨桥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继承了父辈的精神与技术,在几十年人生的风雨沧桑一生中,在传承与创新中为侗族以及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与文化财富。 ”现年96岁的他在93岁的时候还参与了上海“众福桥”的设计建模。出生就与风雨桥结缘的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风雨桥的传承与创新事业之中。

我们要认识到身边这些“文化老人”的价值,尊重他们。当你走进古村落时,你要访谈,想要了解村史,了解史志,这些老人就是你的“活宝贝”。

发现身边的村落景观

景观村落的核心价值部分是个景观问题,景观是一门学问。大地上几个不同的元素,彼此相关联地组合在一个空间,同时它不是刻意建造的,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中国古村落每一个村落都是一个偌大的文化景观,或者我们还把它拆开了,一个村口景观,一个文化广场景观,文化广场景观。

比如说上面所列举的宗祠,它就构成了一处景观。或者在大榕树下面,榕树边上或者是有小溪流,有台阶,有民居,有晒谷场,各种元素构成在一起,人们经常在那个大榕树下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就形成了一处景观。许多巷道空间也构成一个景观,广东省南村镇坑头村的巷道,每一个拐弯的地方就是就是一棵果树,这也构成了一个景观。

两个以上的“村落景观”就构成了一个“景观村落“。细心观察,也许你身边也有着同样美丽的文化景观。

古村落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中国古村落是一片富有魅力的领域,30年也探索不尽。

中国古村落的先祖在选址的时候,有诸多的考虑。除了宜耕宜居、易攻易守、利于防御的同时,还有着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有子孙百代不衰的追求。因此,古村落多数座落在一个优美、壮阔、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磨砺和陶冶,这里不仅是繁衍生息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理趣和情调的精神家园。

村落往往有漫长的成长期,在创基立业和守成发展的过程中,因大自然的变迁和朝野的兴替造成的上下跌宕,盛衰曲折,村史就是一部创业与奋斗的历史;村史是国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见证国家盛衰和社会的变迁。在古村落我们可以发现对课堂书本知识的补充。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物候气象的差异,造成了民居、建筑、景观、生活方式、语言、服饰、人情风俗的差异化、个性化;村落宗族的运营、管理也各有千秋。文化的多样性也使古村落魅力四射,吸引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认识它。

别开生面的古村展会

古村落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古村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无不对古村落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渴望改善旧有的生活方式,寻求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与工作的合理愿望, 年轻人不再留恋土地,蜂拥而去了城市。古村落的保护面临岌岌可危的冲击,因热爱而生的忧患与痛心,使我们愿与古村落的今天相伴相守,为古村落在危机与发展中寻找机遇,促使保护与发展并举同行!

因此,在今年的10月18日,张安蒙老师和她的团队决定在上海灵石路灵石公园的会议中心办一次前所未有的古村展会,让乡村成为有梦想的地方!

  1. 为我们30年的辛苦、努力、收获做一个总结;
  2. 让古村落景观村落能够有他的社会上的重地,要有他的位置;
  3. 通过展会的设计水准,来形象化地认识我们对古村落的尊重,为古村做一次体面的、精彩的展示。

张安蒙老师还给大家发来了古村展会的邀请函▼

如果你有些比较经典的走古村落的体会,短文,诗文欢迎你们投稿发给aflzj3050@sina.com,我们可以把它在这个展会上找一个版面呈现出来。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我们中心之外的就是做古村落的,就社会上的一些精英人士,一些有深厚情怀的热爱古村落的人能够在我们的展会上表现出你们的情怀,表现出你们的作为,这才体现的是这是我们一次中国的古村落的整体的同志们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