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7年3月20日晚(当地时间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现存最年长的成员戴维·洛克菲勒在美国纽约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岁。

19世纪下半叶,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开创了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先河,其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人类福祉”。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的连接点,最著名的莫过于1917年捐资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的作者马秋莎是位北京出生并留学美国任教的华人学者,以研究中国NGO与西方传教士史知名。

这本书通过展示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成败得失,来探讨中西文明在交往过程中受到的冲突和制约,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察视角。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例讲述的基金会理念、历史及操作,对当下尚处于萌芽中的中国NGO,也不无借鉴意义。今天的文章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读《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后的评述。 


伟大的基金会是如何炼成的?

——读马秋莎《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刘选国 | 文

一个好的制度发明,往往会带来人类巨大的进步。股份公司制度,通过资本的募集和公司治理让人类的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得以实现,但易助长人类对财富的贪婪,激发人性恶;而基金会这种制度创新,让财富人类共享,弘扬人性善,让世界回归和谐:资本在一批有人类伟大理想和悲悯情怀的智者掌控下,不以营利为目的,扶贫济困,推动科学和民主,促进人类和社会的进步,成为人类弘善的本源。读了马秋莎《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一书后,你对基金会这一制度创新的人类价值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看到一个伟大基金会的要素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弘善资本+科学的基金会制度设计+有伟大理想的专业人才。

洛克菲勒基金会改变了中国什么?她是如何来改变中国的?她改变中国的意图是什么?看完该书,你能得到答案。该书大篇幅描述该基金会对医学关注的缘起,了解该基金会对美国医学教育、世界医学教育的巨大贡献,再看对中国医学的援助,我们不再怀疑其援助中国的动机。他们将当时最先进的医学科学引进到中国,让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就有了与世界上最先进的霍普金斯医学院相媲美的医学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西医人才,更重要的是让科学思想进入封闭落后的中国,开启了五四运动的解放思想浪潮,让年轻一代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也许今天来看西医东渐、西医取代中医的功过还需再评价,但该基金会的医学项目和其后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项目援助,在帮助中国人走出封建泥沼、接受现代文明方面起到了不可否认的巨大作用。诚如书中所述:“被洛克菲勒人推崇的科学则成为‘五四运动’口号,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为代表的西方‘科学医学’被新式知识分子拿来当作改造旧文化的工具了。从文化上看,洛克菲勒人所推崇的当时最新版的西方文化,以及盖茨通过医学教育改变中国的战略,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也许,洛克菲勒人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从短期效果看有些南辕北辙。因为,当时影响中国最巨大深远的思想还是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学说,这也是该基金会始料未及的结局:该基金会资助过的人很多后来加入了共产党,而共产党的军队最后夺取了政权,还在朝鲜战场打败了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队,以致该基金会黯然离开中国30多年;也因此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首的基金会,在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时期,遭到美国国会的“里斯及考克斯调查”,罪名是:“基金会的活动滋长了左派思潮,直接、间接地帮助了共产主义,因而危害了美国安全”。 虽然该调查最终并没有处罚基金会,但我们可以看出基金会的理念和项目援助有些时候是可以超越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具有了更多的全人类色彩。

但历史的吊诡,洛克菲勒基金会上个世纪改变中国、要用美国的意识形态占领中国领导人物大脑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接受教育,盖茨曾经的目标:“用西方的道德和科学将一大批有为的中国青年培养为未来的领袖” ,在他身后近百年的今天差不多实现了,不仅现在每年我国赴美留学的学生高达十几万,还有很多政府官员被派到到哈佛、耶鲁等名校学习,也许这不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中国的改变,而是中国与西方社会百年文化博弈后对人类终极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复归。

第一任协和医学院董事会

马秋莎很善于用史学和文学结合的手法刻写人物,她笔下的几位洛克菲勒人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是职业基金会工作者,但是在该基金会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的作用如同洛克菲勒先生的捐资一样伟大而不朽,如导引老洛克菲勒开始由“零售慈善”改变为“科学慈善”的公益事业引路人弗里德里克.盖茨,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总策划师,也是将医学科学作为该基金会主要资助方向及在中国开展医学资助的主要倡导者;直接操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项目官员顾临,他对协和医学院发展有重大贡献,但最后与美国总部的矛盾导致被辞退;还有推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高端象牙塔走向大众医学、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兰安生,设计“中国项目”、并将资助医学项目拓展到社会科学、资助中国的乡村治理的甘恩,参与晏阳初乡村治理实践、开创“定县农村三级保健网”模式的陈志潜等等,这些人物描写笔墨或多或少,但一个个性格鲜明,让你难以忘怀。

如果说该书有何不足,就是对该基金会在华后五十年的描写笔墨太少,只有数页。实际上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洛克菲勒基金会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上世纪后五十年,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开展了大量公益项目。八十年代大陆开放后,又资助开展了大量的医学、农业的项目,近年与中国基金会界开展的同业交流培训也逐年增加,值得总结和书写。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耕耘百年,为中国人的健康和社会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有成功也有失败,也许他们的动机不排除作者所述有白人对东方的傲慢和悲悯,但他们的坚守,更多来自于该基金会“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伟大愿景,来自于一批洛克菲勒人的专业和执着,伟大的基金会就是这样炼成!

看罢此书,联系近年来社会和媒体对基金会及公益组织的批评和质疑,此书让读者了解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事业,了解基金会这种社会组织的价值和运作,也许有助于我们更理性的看待今天的公益事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