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口述史,不仅是个人的表述,也带有丰富社会性的集体表达,与此同时,它是发掘乡土文化,发掘边缘群体最重要的路径。

东北林业大学的一群学生,一直在坚持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中国东北部的古村落和少数民族的故事。

他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哈尔滨到横道河子古镇,直上大兴安岭塔河,过十八站至白银纳;又从哈尔滨往漠河,黑河,越过呼玛,再到白银纳,回到十八站、塔河;并沿黑龙江逆流而上,至抚远,到八岔、街津口,抵同江……将近一万里的行程,他们的田野调查笔记将近15万字,老人口述历史第一手资料将近20万字,几千张珍贵影像资料。

但是,在他们为相连的命运记录努力,将这些材料整编出书——《永远的莫日根故乡–鄂伦春族口述史》时,出书资金成了一道坎。

他们在书中的结语中说——“浸入与抽离,我们命运相连”。他们懂得,并为此行动。或许我们,也能在远方支持他们。

 

扫码了解详情/支持他们

他们还寄来了一份信

 

亲爱的朋友,见信如晤:

我们是东北林业大学的一群学生,两年前的春天,我们受德国候鸟运动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的影响,自愿发起了“中国青年古村公益普查游学”活动。两年多来,我们自筹资金,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中国东北部的古村落和少数民族的故事。

(学生们自发在大兴安岭的采访)

不知道在你的家乡,有没有令人沉醉的星空,纯粹的深蓝色作底幕和低得触手可及的星光。且让日光去镀金,自有星光为你周身的一切镀银。在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在层峦叠翠的兴安岭,正有着这样一片星空,正有着星光照耀之下的,独属于东北部边疆地区的五小民族文化。赫哲、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达斡尔,一个个陌生又动听的名字,树林、山涧、白雪、黑土,一幅幅温馨又动人的图景,正是来自祖国最东北的,乡情的牵动。

和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每一个都一样,它们有属于自己的千年延续的文明,这里是寒风最凛冽,这里也是热情最如火。我们很难去想象它们的美,而这种美一旦被发现,便有着使一切事物沉迷的力量。文化的传承本就会受到形形色色的影响,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凭着老一辈人的不放下与年轻一代的常挂念,有关于乡愁的执着,就成了传承过程中的全部力量。那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传说与故事,那活跃于老艺人指尖的艺术灵动,都是远方游子对于乡情的凭寄。

   

(学生们在《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宣传黑龙江横道河子古镇)

我们是资料的整理和记录者,我们是黑土地上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希望在书店里能有更多的古村、古镇、少数民族方面的书籍,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埋下一颗热爱古村、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很幸运,我们这一代人开始行动了,城市里读书的学生走到古村里去,城市里的青年跑到少数民族去探访,用我们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我们的乡愁,构筑起人与土地的陪伴,让初心得以回归田野。   

两年多来,从哈尔滨到横道河子古镇,直上大兴安岭塔河,过十八站至白银纳;又从哈尔滨往漠河,黑河,越过呼玛,再到白银纳,回到十八站、塔河;并沿黑龙江逆流而上,至抚远,到八岔、街津口,抵同江……将近一万里的行程,学生田野调查笔记将近15万字,老人口述历史第一手资料将近20万字,几千张珍贵影像资料(包括从未公开的俄罗斯那乃族照片)。

我们还记得牡丹江横道河子夕阳下的教堂,记得呼玛河畔那一个个羊群,记得大兴安岭躺在撮罗子里看夏天的星星,也记得渔民轻轻哼起乌苏里江船歌,记得鄂伦春族人在古老的森林里英勇抗战的故事,也记得他们说起打熊、打鹿的兴奋…….

(学生们在采访东北古村落的老人)

我们深知,几个人的力量及其有限,我们也深知,不在于几个人做了什么,而在于越来越多人在学生时代走进乡野,亲密感受有趣的故事和伟大的文明。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无论日后我们从事什么,都不会忘记,我们的乡愁,我们的土地。

(学生们在大兴安岭采访鄂伦春族老人)

所以,我们想根据这几年的学生回忆录、田野笔记,和老人口述历史(鄂伦春族、赫哲族)资料,以及这些年我们的一系列活动,编撰成集,著成一本属于这群青年学生和大兴安岭王者的书籍。

 

扫码了解详情/支持他们

 

项目预算:

 

回馈支持者:

1、凡支持10元,出版后赠送电子版书籍一本 ,请在留言中留下您的电子邮箱,书籍出版后我们将电子版发至您的邮箱;

2、凡支持50元,出版后赠送书籍1本,请将(捐款信息截图+姓名+联系方式+地址)以邮件形式发至邮箱:hewenzhen0925@163.com,我们将整理信息,待书籍出版后邮寄给您。

 3、凡支持300元及以上,出版后赠送书籍6本并且在书的前言留名感谢,请在留言中留下您的姓名,并将(捐款信息截图+姓名+联系方式+地址)以邮件形式发至邮箱:hewenzhen0925@163.com,我们将整理信息,待书籍出版后邮寄给您。

 

执行计划:

2018年1月、2月进行筹款宣传、推广

3月统稿审核,4月排版校对,5月付印,

争取到6月1日正式推出

扫码了解详情/支持他们

 

附:《永远的莫日根故乡–鄂伦春族口述史》目录

序言一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序言二        “莫日根”在新时期的意义探究 (陈明慧 何文珍)

 

第一部分:鲜活的生命每天都在上演鲜活的故事

 

第一章      “消灭他!那日本鬼子真他妈抗揍”

第二章      “ 现在啥都有,比如那个一按就唱歌的录音机”

第三章      “我给她改了个鄂伦春名字叫古拉依尔加尔卡希!”

第四章      “没有了,林子都砍了,现在都是百里挑一”

第五章      “我们是五朵金花儿哈”

第六章      “12岁,我骑马走了三天到呼玛上学”

第七章      “我简直感觉到天地人合一了”

第八章      “朋奴化”现在没人会做了”

第九章      “我是大兴安岭的神枪手”

第十章      “ 尼泊尔地区,鄂伦春人都去参加过这些战斗”

第十一章   “啊,非常紧张,打熊的时候非常紧张”

第十二章   “月亮神生气了,要躲开我们了”

第十三章   “我真正也就跳了一年” 

第十五章   “我爷爷用枪把王明贵的膝盖打了”

第十六章   “我就带一个那样的木牌子,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

 

第二部分:我们勇敢地做了一回“人类学家”

 

第一章   被浪漫化的乡愁 

第二章   横道河子– 慢慢走,欣赏啊!

第三章   行道迟迟 载欢载忧  

第四章   萨满在祭江吗?

第五章   从他们眼中我们读出了骑马的帅气,喝酒的豪气

第六章   在八岔岛, 我们和赫哲人喝了六个小时的酒!

第七章   四五百斤的大黄鱼把奶奶扔到江里去了

第八章   我们搭的“撮罗子”被偷了 

 

附录:鄂伦春民族文化的变迁与现代适应性研究(白雪松 李艳茹 何文珍)

             

结语:浸入与抽离,我们命运相连

 

如果您也在为古村保护奔波

欢迎长按下图二维码和我们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