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尤其是在我们接受以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及意识形态过程中,不仅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被我们抛弃了,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慈善组织和慈善文化,也同样被遗弃。

中国也有深厚的慈善传统和繁荣的历史,只是由于制度路径选择和意识形态的割裂,加之今天研究、发掘、传承不够,让我们误以为当代慈善是站在一片历史的荒漠。”刘选国在《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起伏跌宕》中这样写道。

但中国的慈善从不是在一片荒漠中求生。

从历元、明、清乃至中华民国八百年风雨而绵延不绝的范氏义庄到“实业兴国”,依靠个人的力量在自己的家乡从事整体性的社会改造工程的张謇,中国的慈善道路从来不缺精神滋养。只是近代在与西方慈善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有着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日渐增大,中国传统的慈善观受到挤压,鲜为人所知

因此,本期《新乡贤季刊》以中国历史上的慈善人物为主题,择取收入包括书评、随笔、论文等体裁在内的9篇文章,对中国的慈善发展、衰落、变迁的历史做一个简单梳理。

点击图片阅读本期季刊▲

季刊第一章以两篇纵览式的文章,分别对1840年前后中国史上慈善传统的沿袭和公益观念的萌发,作一下简要介绍,以此为谱要。

第二章着重介绍堪称中国官赈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范仲淹生前所创的范氏义庄。范式义庄以其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管理机制开创了中国非宗教非政府的民间慈善事业的先河。随后介绍明清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从事慈善的另类人物一一私人医生群体,介绍了医生在创建、参建、经营或资助慈善救济机构,帮助政府和民众应对灾害,捐建地方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慈善活动。最后是探讨普遍信仰大峰祖师的广东潮汕善堂的论文一部,该文考察了明清时期潮汕地区的善堂鼻祖,指出清初的慈济会堂是潮汕最早的善堂,是潮汕善堂文化的历史起点。

第三章深入近现代,分别介绍以慈善谋维新,以维新谋慈善的郑观应,以《盛世危言》“善举”篇为中心来论述中西文化交映下的郑观应慈善公益思想,将其放在传统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严重缺失的脉络中探寻起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和一生致力于近代南通城近代化与市政建设的状元企业家张謇,最后回到近代的慈善事业发展脉络,三十年代官办慈务的重新兴起折射出传统的民间慈善组织出现的衰落迹象,以曾主政广东八年的陈济棠将军办理仁爱善堂的概况作结。

郑观应▲

季刊结语处是刘选国在2015年发表于《公益时报》的一篇文章,阐述了中国慈善传统的发展和缺失,表明了中国慈善应前进的方向:中国慈善现已进入资源丰沛、机构扩张的发展机遇期,汲取本土营养,融汇国际经验,开创具有国际性的中国慈善组织应成为目标。

点击封面了解中国的慈善传统▼

回顾中国的慈善史,中国慈善绝不是像大多数人印象中那样处于发展初期,还在“蹒跚学步”的孩子,其自身拥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慈善观,中国慈善应该自信,在学习、了解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应该从传统的土壤中汲取精神力量,开创世界慈善的中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