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第七届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主题,以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为重点,凝聚行业共识,盘点年度成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理事长陈昌智,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高晓兵出席年会。

古村之友创始人汤敏亦受邀在年会上作了《乡贤回归,走向善治》的主题分享。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得到全社会的共识与响应,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不断探索与优化参与乡村振兴的方式。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对公益组织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益组织依托自身尚德、尚善的行业特征,更加深度地参与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激发德治、善治的精髓融合到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中去。

 

乡村是公益组织服务的主要领域,公益组织在扶贫、赈灾、养老、助学、环保等领域有传统服务模式,在新时期更有宏观上推动乡村善治的新使命,培养乡村社会形成善经济、善治理、善品德,从施以外善到激发內善。

 

 

具体可能包括一下几个途径

(1)激发乡村善队伍

乡土社会中不缺朴实、善良的群众,但由于没能形成一支有组织的队伍,使得个别自发乐于助人的村民不能形成有效的集体影响力。公益组织进入乡村,通过联合开展公益项目甄别出这批有公共意识、有责任感的乡村贤达,成为带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带头力量。

 

(2)推动乡村善协商

乡村工作难做的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群众难以形成凝聚力,在公共议事机制、重大事项决策不能充分参与,形成以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与村两委和上级政府在沟通机制形成协商规则,让村民在村庄公共事务中有足够的参与感与责任感,激发村民自身积极性共同建设村庄。

 

(3)构建乡村善激励

激励是德治与善治得以可持续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公益组织协助建立起村民们善行的积分与表彰体系,年度表彰优秀村民,形成尚德尚善的乡风。

 

(4)弘扬乡村善文化

开展为村庄优秀乡贤出书立传,重新编修家谱、村史村志,将优秀事迹与人物载入村庄或家族史册。重修祠堂、书院等象征尚德尚善尚文的文化建筑,通过物质空间持续传递优秀的善文化。

 

(5)整合乡村善资源

随着乡村中个别村民优先致富,逐步引导开展起各项公益事业,系统整合善资源,高效运用善资源,让善心善资起到带头作用。

 

结语:

乡村善治越来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塑乡村基于信任的团结与凝聚,因团结和凝聚同心协力共同思考村庄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乡村的凋敝与乡村治理缺乏内生活力有必然关系,乡村善治可以在现有村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善的凝聚与团结,释放出生产力和内生力,走出一条乡村自我觉醒、自我振兴的道路,自发融入到国家乡村振兴的伟大机遇中来。

 

作者 / 古村之友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