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历史名人之后

迁徙于一个不知名的小小山村

但是他们都没有忘记先人之训

他们说

不论家迁到了哪里,传统与民俗万万不能丢

江西省彭泽县黄岭乡长乐村,名字起源于元代以前,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据村里的老人说,南宋时期,陶渊明的后代才迁入长乐村。现在的村里有陶氏、曹氏、徐氏、高氏等几家大姓,大多数都是早些年从安徽等地迁徙过来。

虽然长乐村的村民们都是外迁而来,但每个姓氏都特别注重家族与传统。每个姓氏都会修建自己的祠堂,每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的家谱。对于长乐村的村民来说,不论家迁到了哪里,传统与民俗是万万不能丢的。

眼前的这一座祠堂,是长乐村曹操后人的曹氏祖祠。无论游子身处何方,到每年祭祖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为祖先上一柱香。

而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在外的游子都回家了。而到正月初七的这天,按照黄岭乡的民俗传统,这天村村都要赶“野猫”。赶“野猫”是民间不用和尚道士参与,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驱驱邪祛魅的一种最原始的活动,近似傩,是古代驱鬼逐疫形式的演变。

赶“野猫”在正月月初七黄昏之前进行,由一名画大花脸的大汉肩扛草人充当“野猫”。忽然一声铳响,家家户户爆竹齐鸣,刹时锣鼓动地,人声呐喊,“野猫”便在村巷中狂奔,一伙手拿铁又的鹿焊村民在后面紧紧追赶。围观的百姓也一旁呐喊助威,村庄中沸反盈天。这样闹腾一阵之后,人们便尾随“野猫”奔出村,在道口停下来,歇锣鼓,焚草人,烧纸钱,放炮仗。

(赶野猫:图片来自九江新闻网)

 

“报财报喜,陈谷腊米,猫眼晴亮,老鼠眼睛瞎;报财报喜,陈谷腊米,前仓满,后仓沉,中间仓里装金银。”孩子们唱着这样的民谣,直到赶野猫仪式结束。

近年来一些地方赶“野猫”形式慢慢简化,而长乐村还保留着相对完好的这个民俗。为了保留住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传统与民俗文化,村里的老人都希望能够在村里建一个村史馆,把村里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都展陈出来。一来可以给村里的小孩耳濡目染,二来村里来的游客也可以通过村史馆来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

村史馆拟建在长乐村村委办公楼里,这里已经设置了老人活动中心与阅览室,平时村民们也会在聚在这里商讨村里的大事小情, 但还缺少展示和承载文化的载体。

(阅览室)

 

(村委办公室展出的字画)

 

项目计划

1. 组织志愿者整理长乐村村史、村志,整理民俗文化;

2. 搜集老物件,整理村里的家族故事;

3. 建一座长乐村村史馆。

凡捐款500元以上的捐款人即可成为长乐村荣誉村民

项目发起人

陶张桃,长乐村十组村民,担任十八年本组小组长、现任长乐村村主任。

付球春,长乐村一组村民,时任校长二十多年,现任长乐完小校长。

了解/支持项目

 

【黄岭乡村村有慈善项目】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黄岭乡村村有慈善项目,由古村之友与黄岭乡政府联合推动。该项目以公益为枢纽,连接乡贤与外部资源,并通过古村之友互联网公益PPP模式,构建涉村人员的乡村振兴参与通道,激发乡村活力,从而推动黄岭乡的内部振兴,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探索之路提供范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