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就词性本身而言,是指乡村风俗、乡村思想和乡村道德等乡村意识形态。从乡村社会来看,乡风又是村民的信仰、操守、爱好、风俗、观念、习惯、传统、礼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而形成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乡风是指长期依托某农村区域,形成的一种共有的区域特色、思维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乡村文化。

 

狭义的乡风文明指文明的乡村风气,包括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社会道德风尚。乡风文明建设不能局限于道德生活层面,它理应涵盖意识形态、道德风尚和制度保障为一体的更宽泛的内容。从广义上看,乡风文明的好与坏、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村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决定其精神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

什么是乡风文明?

当前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着哪些难题?

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思路?

从韩国、日本以及本土案例中

我们又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新乡贤双月刊》第四期

村村有慈善 • 乡风文明

也许能回答上述疑问

▲点击封面,开始阅读

乡风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明议题,包含乡风习俗、农村治安和乡村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不但有别于城市文化,而且是有别于乡村传统文化的新型乡村文化。它是在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基础上,一群有较高文化素质、懂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群体,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表现出的思想观念与体现的素质修养的理想程度,以及乡村生活的人们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等。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之一。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命题,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任务,被称之为“二十字方针”。从此,“乡风文明”课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 ,又是“难点工程” ,基于此,《新乡贤双月刊》第四期将以乡风文明为主题,除了对乡风文明定义、意义、存在问题、解决路径以及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外,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践乡风文明的新可能——村村有慈善。

参考文献:

欧庭宇:加快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檀江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有机生态系统构建

周建华: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目  录

一、前言

二、定义与意义

文明乡风的内涵

新农村乡风文明概述

文明乡风的表现

乡风文明建设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节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节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节选)

四、存在问题

“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与问题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节选)

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节选)

五、解决路径

当前经济欠发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节选)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问题的理论思考(节选)

我国乡贤引领文明乡风的历史经验

互联网技术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节选)

村村有慈善

六、案例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日本三岛町振兴

浙江上虞乡贤引领文明乡风的现实借鉴

凤坞,一个普通山村的众筹振兴简史

扫描二维码开始阅读

 

编辑/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