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社会,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地区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当地贤德人士的付出与支持,这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乡贤”,即乡土社会中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贤达人士。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贤”这一群体日益壮大,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现代新乡贤,能够将个人事业与地区发展结合,发挥带动和连接作用,引进资金、凝聚人力、提供项目、撬动更多资源,促进当地产业和文体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社会结构的改良和民间文化信仰的重塑。

 

在这些项目发起人当中,有朝气蓬勃的在读大学生,有追求隐逸生活的旅居者,有生于当地长于当地又回到当地的返乡青年,有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传统手工艺的非遗匠人,有的是远道最后爱上当地的大学教师,还有的是奋斗在乡村一线的乡镇干部。他们在前期都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获得了数千伙伴的支持,推动了他们的项目。

他们是我们找的“中华新乡贤”。

为弘扬中华新乡贤精神,为乡村引流,古村之友特授予表现突出的这些新乡贤“中华新乡贤”称号,期冀更多乡贤返乡,推动乡村建设。

2017中华新乡贤

1

湖南-怀化

杨学辉

2

浙江-杭州

马永江

3

湖北-襄阳

冯泽培

4

湖北-襄阳

余光军

5

湖北-襄阳

胡光龙

6

广东-河源

罗元

7

浙江-杭州

周寅

8

宁夏-同心县

顾有珍

9

浙江-丽水

施列平

10

湖南-祁东县

葛鹏

11

四川-宜宾

李远江

12

福建-莆田

林思

13

湖南-长沙

郑延卓

14

湖北-襄阳

李秀桦

15

宁夏-海原县

田兴福

16

广东-河源

曾立辉

17

湖北-襄阳

张平乐

如果

你也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可扫以下二维码和我们同行

自2015年下半年,古村之友开始新乡贤孵化;2016发起新乡贤工程后,仅2016一年,就在网络平台推200余个创业项目支持推动“新乡贤”创业,参与人数近10万,直接撬动2亿新乡贤创业资产。

 

2017年,古村之友发起家风联合筹款资助计划家(村)史馆、山东扶贫创客培育计划等项目,同时研发及上线“古村贤居”小程序,多方推进新乡贤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在全国公益孵化300余名新乡贤,涵盖祠堂、书院、非遗、出版、老字号、乡土农产等多个方面。也在学术、北大校友、长江商学院、媒体、文创设计等各个领域基本完成资源整合。

 

新乡贤的进一步发展及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形成完善的支持平台,激励更多人争当新乡贤,帮助新乡贤开展工作,搭建新乡贤工作的线上线下体系,形成一套有效公平的新乡贤认定与表彰机制。为此,古村之友搭建起国内首个新乡贤公益筹款平台,不断开拓公益呈现的更多可能性,为新乡贤成长搭建更好的资源平台。

2016年获颁“中华新乡贤”部分乡贤风采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杨学辉:土生土长的侗族人,在江西当了几年兵回来一直留在高步村,传播侗族文化,也为村里修桥建馆。他说:”我选择留下,不仅仅因为这里是故乡,更多出于我对侗族和侗文化的热爱。“

 

谢增县:走遍天下却只想回家,回到家乡连平在家门口举办了千人桃花节,和叔伯一起成立合作社,将家乡农产品推介出去。

 

 

十八线工作室代表刘臻:十八线工作室有两位成员,他们坚持每周为农村儿童带来一节豆本创意课堂,发散思维,激发创造。

 

 

毛随彦:双鬓霜染却仍旧奔跑,致力于秦岭原生态农产品推广。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梁镰芝:80后新锐艺术家独自一人在荒村炮楼里一呆就是六年的时光,逐渐把炮楼打造成一个美术馆,并带起了一批周边学画画的学生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林亮平:把荒村古宅打造成古村酒窖,林亮平的“用古酒救古村”事业,慢慢感染带动了家乡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