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有形有魂也有根。”

       在全国性的城市化浪潮中,人们为了似锦前程,为了远大理想背井离乡,在校园里、在写字楼中、在工地上摸打滚爬,终于功成名就。我曾经一度走得很远,在英国留学、工作多年后,又定居在了新加坡。然而每个夜晚,当我轻摇一杯红酒,俯瞰灯火通明的狮城,却总能发现内心最柔软的深处,似乎有一处空洞,悠悠地传来故土的呼唤。

对于我而言,乡愁可能是一处滴雨的屋檐,是一把咯吱作响的藤椅,也可能是一条绕墙而过的白鹭翻飞的溪流,一场载歌载舞的采茶戏,亦或是一杯母亲亲手熬制的汤羹,从陶罐中袅袅升起的淳香。

poster

图1. 乡愁就是老屋中儿时的种种回忆

         被名唤乡愁的情绪牵引,我怀着眷恋的心情飞回家乡,却发现记忆中的故土,竟然变了模样。苍老,迟缓、破败不堪。当新鲜的血液纷纷涌向城市的时候,就注定乡村会失去曾经的活力,变成迟暮的老人。这是我的家乡,也是很多人的家乡的现状。

然而我们温柔的故乡,就要这样被时代抛在身后吗?

人终究无法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无法摒弃自己的根。

我的家乡江西吉安,古称庐陵,人杰地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文天祥的故乡,大大小小的美丽古村像明珠一般散落其中。位于新干县溧江镇路溪村则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风貌,成为了我“活化古村“构想的首选。

路溪村历史悠久,村名来源于一个诗意的古名“过鹭溪“,因为村前的一条河经常有白鹭飞过。路西村村庄上村名皆姓李,为唐朝西平王李晟的后人。村内保有新干最古老的明清建筑8栋和2条古巷,非常精美且富有街巷风俗。村旁的树林自然天成,上百年的就有七十多棵。

图2. 路溪村完整但破旧的老街

         但是,路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古老的宅院基本空置废弃,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也就谈不上效益上的回收,因此急需通过古村之友这样的公益方式进行专业的修复和活化,激发村民的建设积极性,并对当地保护古建、活化古村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村民也急需认识到自己保护和活化老宅的责任义务,以及由此带来的村落活化产业升级可以带给他们的实际利益和积极意义。

QQ截图20161120104247

我深知,仅凭我个人对活化古村和古建进行呼吁,效应是微乎其微的。为此,我几次走访了吉安市当地大学——井冈山大学,尤其是今年在井冈山大学成功举办学术讲座和展览的过程中,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王珍吾院长深入沟通交流,发现王院长对于我利用古村活化项目进行产学研的想法和行动不谋而合,获得了他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带着团队走进乡村,和基层领导乃至村民积极对话,走访调研此村两次。除了联系测绘公司对老宅做前期调研和测绘之外,与村长支书和村民的多次问卷调查和访谈也被我们认真整理记录下来,形成了前期的调研报告。

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在与井冈山大学产学研项目的合作中,我们将结合井冈山大学的学科设计来带领建筑工程学院大三大四的部分师生进行精选十来栋老宅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影响,在当地教育界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有效地推动古村复活计划。

在激励这些新生力量走向社会、个人发展乃至于投身到古村复兴事业上,都会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井岡山大學交流

图4. 笔者在井冈山大学做学术报告,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合作交流形成强大的团队

        我们已经联系吉安当地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报刊杂志对路溪村的活化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参观教育。我们还将通过在高校布展的方式来宣传古村之友的诸位在进行的工作,同时展示庐陵的乡村文化。为了吸引年轻的群体和志愿者,利用微信和互联网这样的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是更为高效的方法。

资金是保持项目正常运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启动初期,我们预算老宅修繕至少需要10万的资金。

正因为这个项目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制订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整个乡村古建筑的活化和保育工作,其中第一年也就是整个项目的开始,打造好第一个宅子的修缮之后,积累经验和教训,对于下面十来栋成片成街巷布置的老宅子进行下一步修缮和维护;

第二个五年计划,则是通过成立村文化中心和村旅游创意产业公司的运作,争取把整个村子包括新建和修缮的古建筑部分,把村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结合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达到古村复活可以自己完成造血功能;在最后一个五年,我们将借鉴类似龙泉宝溪乡·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这一的成功经验,创办国际乡土建筑论坛和展览,让我们的乡土文化走出去,在全社会引发对乡土的即世界的、至俗的也是至雅的、最生态的就是最高端的新思想潮流。

QQ截图20161120104319

我们的团队:强有力的设计团队。我自身作为项目发起人和主持人任教于新加坡国立义安理工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理论、城市与建筑保护和活化等课程,曾积极参与多个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对于建筑专业的热爱和来自一个职业建筑师的操守会让我持续不断的投入精力;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王珍吾院长和注册结构师聂昆,以及新加坡无界空间工作室设计师王雪松, Jeff Yew,王春华,ZZJ,还有井冈山大学的建筑系的师生20余人,都具有全方位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钻研精神,他们构成了团队中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力量。

 

故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我们走过、正在走和将要走的人生旅程。

古村的激活和新生,是我们自身的活化与重生。

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加入,支持与帮助。为了古村的活化贡献一起努力!

乡愁不再是梦!

 

QQ截图20161120104328

新加坡 — 吴洪亮老师, 任职新加坡国立义安理工大学建筑系,B+D Studio 创始人,新加坡乡土营造学社主任。无界空间实践创始人,早年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系。倡导“身体力行建筑苦旅”的主动学习方式,于行走中感悟建筑,感悟文化,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实践方法以及乡村活化之路。目前在江西,浙江,湖北等地都有在地的乡村规划与活化项目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