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我才30出头,10年后也才40 岁,赚钱还会有很多机会,如果古民居再等10年,就什么都没有了,古民居等不起啊!”

 

——王定钊

 

江源村坐落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九宫山脚下。村庄青山如黛,碧溪如练,规模宏大的明、清古民居群古朴雅致,令人流连忘返。历史上的江源,是个人文底蕴深厚的村落。村民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或居家而耕种,或读书而仕进,或经商而致富,稻香墨馥,俗美风淳,远近闻名。自王姓定居江源以来,大批凤凰在此磐涅,包括进士、国学生、太学生、庠生、博士、硕士、大学生等。耕读传家的村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江源鸟瞰 2006年4月 李晓锋摄

上世纪90年代末,江源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40多栋,面积近30000平方米,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及利用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浪潮高涨,住房的拆旧建新蔚然成风。由于当时绝大多数村民缺乏文物保护意识,致使不少古建筑被钢筋水泥平顶楼房取代。年轻的王定钊,看在眼里痛在心头,2005年伊始,他就有了这样一个“江源梦”,要尽自己毕生的努力,把村里的古民居保护并开发利用好,使它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另一条途径。

一方面,他身体力行,耐心劝阻和制止破坏古民居的事件发生。只要他知道哪里有拆毁古民居的事情发生,他就挺身而出,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服和劝阻。

2011年,有村民准备将一栋精美的清代古宅拆除新建楼房,王定钊以真情相劝,提出以自己新建不久的房屋同其置换,屋主被打动,古宅得以保存。之后古宅主人又买得他旁边一栋明代较破旧老房准备拆除建房,之后又被其劝止。

2014年,始建于明代的老宗屋(祖堂),因年代久远,倾颓破败,几位族中长老商量决定拆旧建新。王定钊得知后,联合江源有识之士,共同说服族中长老,老宗屋得以保全。

另一方面,他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利用舆论影响,争取领导重视和社会的关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江源古民居保护的氛围。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王氏老屋(迪德堂),是江源现存的单体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古建筑。2005年,屋内还有少数人居住,毁坏不是很严重,只需做些简单的维修就行,可是那时村民对古民居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甚至还有个别村民为了宅基地,人为悄悄捅掉瓦面以期加快老屋漏雨毁坏。在当时那种形势下,靠当地群众,江源古民居传承无望。无奈,他只好向县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求救。由于当时王氏老屋也没有列入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加之那时全县类似江源这样的古村落非常多,县政府因财力紧缺也无力保护。在那种严峻形势下,王定钊想到了借助外界力量,利用社会舆论工具,向社会求助。他前后共花费2万余元购买照相机、新老《通山县志》《阳新县志》、收集了《王氏宗谱》等近百本相关书籍、采访当地老人、挖掘历史文化,编写材料上网发贴,并且多年来每天坚持多次上网搜索“江源古民居”相关关键词,凡是看到其它人到访江源所发布的有关江源古民居文章图片,他都要转载转发,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推广,提升江源的社会知名度。

王定钊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发出去的帖子引来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美术学院等院校有关专家、学者。还引来了一批批摄影家和爱好者前来采风。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全国各地驴友、艺术家纷至沓来,写生题字,著书立说。

江源鸟瞰 2006年1月4日 李晓锋摄

 

2006年1月4日,首次迎来了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锋院长一行到访江源,之后他多次带领大批师生来江源作课题研究、写生绘画。此后,江源古民居在全省学术界声名鹊起,各院校师生接踵而至。

2010年1月14日,受王定钊邀请,咸宁新闻网、通山政务网记者和咸宁市摄影家协会摄影家来江源采风,他们共同为江源古民居亟待保护向社会呼吁、宣传。

明代建筑老宗屋

 

2011年1月28日,受王定钊邀请,武汉科技大学孙君恒教授冒着严寒暴雪,深入江源考察古民居。

2010年,王氏老屋多处墙体及大梁开始坍塌,屋顶漏水、楼体腐烂,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的王定钊只好更大力度的在网上发贴向社会求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一篇《清代进士府第亟待保护》的帖子被中新网记者关注,记者专程采访了通山县文化局相关领导,7月14日以《湖北清代古屋面临垮塌,文物部门力不从心》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引起了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等全国各大媒体的密集报道。随后,他还向当时的省委、省政府罗清泉、李鸿忠等领导写信反映古民居的现状和问题,向领导求救,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并对此作了重要批示。

2013年,是第六批省保评审的收官之年,时任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在县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江源调研,当沈海宁局长了解到王氏老屋尚未列入任何级别的文保单位后,立即指示县文物局将王氏老屋纳入县级文保单位。之后,省文物局还专门召开了评审会,一致同意将王氏老屋列入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在评审之前,有村民至电省文物局表示反对将王氏老屋列为文保单位,王定钊得知后及时向领导纠正了该种负面声音,解除了文物局领导对列为省保的日后责任顾虑。2014年6月22日,王氏老屋顺利的被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11日,他通过信件方式向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申请到了20万元抢修王氏老屋的专项经费,2015年10月,已经濒临毁亡的王氏老屋启动了首期抢修工程。

王定钊在王氏老屋门前

 

2015年3月17日,他在通山县政协第九届第四次会议上提交了《保护古民居,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古村生态旅游–以江源村为例》的提案,引起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被评为全县优秀提案。

2015年7月15日,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带领专家,在市县领导的陪同下来江源调研,当领导们走到老宗屋群落发现有明代建筑时,当即指示县文物局将江源古民居作为全县重点,整体申报第八批国保单位。黎朝斌局长此行对江源古民居的重视,大大提高了村民的信心。

2015年7月15日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等领导一行专题调研江源古民居

2015年8月30日,王定钊借机发起,在县文物局的批准下,成立了“通山县江源古民居保护管理理事会”,理事会的成立促进了村民保护意识的大大提升,也引起了省文物局、省政协的高度重视。

 

2015年10月28日,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和市、县领导30余人来江源针对十三五规划及重点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了调研,陈天会主席对江源古民居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对理事会成立表示高度肯定。

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右二.)与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右一)在江源调研

2015年11月19日,省住建厅紧急通知,将江源村补报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5年12月29日,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率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赴江源对古民居、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并与村民进行了座谈。

2016年1月27日、2月1日,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相继在官网上刊登 “以江源村为试点,探索湖北古民居保护新模式”的文章,并宣布全面启动江源村王氏老屋的规划编制工作。

 

2016年4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学娟、副市长镇方松等一行为咸宁市古民居立法工作,专程来江源调研,对江源古民居理事会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6年4月25日,他在政协通山县第九届第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加强江源古民居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古村生态旅游》的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2016年4月7日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学娟(左四)、副市长镇方松(左五)等领导调研江源古民居

 

2016年6月16日,省政协副主席王振有一行来到江源视察古民居,围绕“美丽乡村、‘荆楚派’民居与村落的保护利用”、“推动文化湖北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进行调研视察。领导们对王定钊保护家乡古民居的艰辛历程纷纷表示感动,对理事会的工作表示肯定。

2016年6月20日,武汉理工大学专家学者一行30余人来到江源启动古民居整体保护规划方案。

2016年7月25日,受王定钊邀请,中国古村大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古村之友创始人汤敏亲赴江源,同通山县政协、文物局等单位召开了 “江源古村保护与活化”主题研讨会。

2016年7月25日 江源古村保护与活化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2016年8月14日,受王定钊邀请,咸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卫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华中分中心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景奇一行五人深入江源调研古民居。

2016年9月3日,王定钊带领南昌三维测绘院专家赴江源进行地形测绘,录制宣传片,为省古建中心作江源古民居保护规划提供服务。

2016年9月23日,受王定钊邀请,华中科技大学赵宪尧教授、湖北古村之友、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记者一行在县政协副主席王贤旨、县党史办主任王振华、洪港镇党委书记石裕刚、县文物局副局长范国干的陪同下参观江源古民居,关于江源古民居保护利用召开了专题会议,为村落策划规划进行了初步讨论。随后,媒体纷纷对江源村民保护古民居的积极做法对外进行了宣传。

2016年10月9日,由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主持在湖北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会上公开表彰江源村古民居的保护模式,倡导全省向江源村学习。

2016年12月6日,他在政协通山县第十届第一次会议上提交了《落实古村规划,结合各部门资源,推动全面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6年11月3日,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邀请,王定钊赴京参加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并在论坛上做《公众参与古民居保护模式研究——以江源村为例》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纷纷认为江源古民居保护模式是一种落地性高、复制性强、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典范。

2016年11月3日 王定钊受邀参加“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 与前国家文化部副部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 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励小捷合影留念

 

10多年以来,王定钊为家乡古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默默地坚持着,奉献着。成立理事会以来,他把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到了家乡古民居保护工作中,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查阅、编写材料,有时一天要打几个小时的电话,联系各界人士。为家乡古民居,他自费差旅应酬费近十万元,除此之外,因对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投入,精力的分散,他公司代理最重要的一个品牌,因销售业绩不好,差点被撤销代理权。公司因此也多次错失了优质品牌代理,销售额也是逐年大幅下滑,几度发生危机,无形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甚至有一次,为了古民居,连日过度劳累,又连夜开车,他差点昏厥丧命。

2015年11月20日,湖北电视台记者来江源采访时问他,“你为家乡的古民居牺牲了自己个人这么多利益,你后悔吗?”他坚定地回答说:“不,我才30出头,10年后也才40岁,赚钱还会有很多机会,如果古民居再等10年,就什么都没有了,古民居等不起啊!”

2016年9月4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在江源采访村支部书记王能战,王书记深情地说,王定钊为保护家乡古民居比经营他自己的公司更努力更认真,他付出很大,贡献突出!

据悉,由于王定钊长期以来对家乡古民居的保护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疏忽了家庭和事业,妻子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他耐心向妻子解释,保护家乡古民居,使家乡古民居得以传承,是他人生最大的梦想,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家乡生活环境,让家乡人日子越来越好是他的心愿。他说,堂堂男儿,必须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妻子也慢慢理解并开始帮助支持他的保护工作。

江源古民居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离不开各级政府、文物部门的支持和村民保护意识的觉醒,更离不开乡贤王定钊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支持,他不计个人得失,费时费力为江源古民居奔走呼号,组织材料申报项目,如委托武汉理工大学为江源村所编制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因理事会经费不足,难以实行,王定钊个人担保和垫资使申报材料如期做成,王定钊义务为家乡出钱出力献智的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获得如下荣誉:2016年9月28日,在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授予“2016年度中国古村镇风云人物”; 12月19日,在第二届中国乡贤论坛上授予“2016年度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新乡贤代表”;12月26日,在首届中国新乡贤公益互助大会上授予“中华新乡贤”代表人物;并且连续当选通山县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

 

王定钊在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发言

 

2016年是江源村的丰收之年,江源古民居、传统村落被省文物局纳入全省保护利用示范区;继而又被纳入湖北省“十三五规划文物保护”重点对象;入选《湖北名村》名录;正在申报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通过省级评审;入选首批中华乡土文化保育地。江源村实行的由村里贤达牵头,村民自治,政府支持、高校参与,以内生动力为主、外生动力为辅的古民居保护模式,给古文物保护提供了很好的路径范式,开辟出了一条古民居古村落保护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在的江源,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古民居更美了,村民们日子越来越红火了。不久的将来,一个更新更美的江源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让我们为秀美古朴的江源村喝彩吧,让我们为淳朴无私的江源人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