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正值第二届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暨乡村博览会(简称“乡博会”)举办期间,古村之友创始人汤敏出席现场并做了题为《大数据公益与新乡贤工程推动民间文化复兴》的演讲。

 

乡博会现场

如何重塑凝聚力

 

中国目前这么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凝聚力缺失,如果我们要回望一下,共产党、党和国家带领我们走向新中国,其实大家核心的要素就是,我们在那个时刻找到了凝聚力,找到了同仇敌忾,找到了这个去推倒几座大山的凝聚力。

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重塑凝聚力?凝聚力始终是我们复兴文化的抓手,我们怎么来找到这些凝聚力?

民间文化是我们找到这个凝聚力的帮手。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不举远的,我们举我们身边的台湾。台湾在我们大陆文化大革命期间,台湾的同胞们在搞中华文艺复兴,在同步地复兴我们的文化。

再看日本,它的文化比我们相对晚一些,所以它的这个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比我们要更容易一点。复兴文化实际上会成为我们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巨大的机会和突破,以复兴文化来重塑凝聚力,以复兴文化来重新形成我们的自信,以复兴文化来重新构建新时期的公共精神和伦理,这是我们干这件事情的核心目的。而古村是承载这些文化的一个最为集中的载体。

古村是承载民间文化的一个最为集中的载体,古村之友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一个乡土文明的社会,所以乡土文明当中的文化集中的重要载体是什么呢?是古村落。所以我们选择了古村落这个载体为直观的切入口,它背后要撬动的东西是民间文化。

我大概是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发起了古村之友这个平台,为什么是以公益的形式来发起的?其实文化建设客观地说就是一件公益行为,大家如果知道过去大家写家谱、写祖训,或者修路搭桥,本质上是一个公益行为。这是由他们来主导、动员了所有的、几乎所有的族人一起来干一件对这个家族有长久意义的公益行为。

当然,还有一个是,中国社会走到今天,我们需要强大的公益组织,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不争的事实,一个和谐平稳的社会需要政府、需要市场、需要NGO组织、需要第三方的社会组织。这个,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有创造性的民族,每隔两三百年,咱们都能在科技和商业上顶到全球第一,没有任何问题。从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当然现在才是第二,但是我们有一个极其愚蠢的社会制度,就是每隔两三百年,咱们都要把自己给消灭一波,所以,比我们创造财富和科技更大的伤害是我们的文化中解决社会问题的,可以说是脑残,这样的一种行为造成的破坏性更大一些。

在这个时代,客观地说我们还没有走出历史周期律,当年黄炎培问毛主席,说历史的大潮“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你觉得你怎么有这个信心能够让政权更好地走下去“,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叩问在我们头顶,我们的经济繁荣能不能稳住我们社会这艘大船不出问题,所以我用社会改良的办法、公益的办法来尝试做这么一次,我觉得也是一次试验。

如果这试验成功了,我个人认为还是对我们这个民族会有一些价值,就是我们能不能挡得住历史周期律再次侵袭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民族能不能走出一条通过和平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去逃离我们因为社会阶层固化、因为贫富差距极大加剧,因为富人,因为官商极其强烈的这种资源优势和权力优势,导致我们底层民众最后得以产生的群体性暴动行为。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去深刻思考的,这是我行动的初衷,也是我选择以公益的形式推动的原因。

这也是古村之友探索与成长的一个历程。

古村落发展的引擎——新乡贤

 

其实我干公益时间很长了,我从北大人文地理专业毕业,客观地说,这所学校有一个毛病,就是愿意去管些闲事。而我从小就是生活在一个村官的家庭里面,我父亲做了二十多年的村委书记,我比较深刻地理解在中国的社会的农村基层,它们的发展其实不只是一条引擎的问题,不只是党政这条引擎,也不是用市场经济带来的改变。所以我一直都在做公益,之前兼职做公益,后来全职做公益。

从2014年到2015年,我们将全国关心古村落,关心乡土、保护古村落的这些同志们团结起来,我们喊了一声“关心古村的同志们我们团聚吧!”就形成了我们的第一股力量,这是第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我们培养了新乡贤。中国在过去的社会治理中,以封建极权为核心这个引擎的乡村治理,我们有个重要的群体是不能够忽略的,那就是所谓的“皇权不下县”,乡村的自治是由当地的乡村完成的,当然这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今天我们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客观地说是有很大进步,但是底层的逻辑并没有完成太多的改变,而我们的乡绅这个群体又由于人口的流逝以及同化的侵袭消失了。所以使我们乡村的自主发展重要的引擎力量目前消失了。历史上他们叫“乡绅”,但“乡绅”这个词语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因为绅等于是精神固化的部分,今天,我们把他叫做“乡贤”。

培养新乡贤实际上是我们乡村复兴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一个群体,培养新时期的新乡贤,培养新时期的好家风,培养新时期的乡规民约,培养新时期的乡村治理,靠的就是新乡贤。新乡贤实际上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工程,那我们也因此跟中央党校、跟国务院扶贫办有很多合作。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建构起由政府党政推动,市场主体的这种拉力,和新乡贤群体联合发力的新时期的乡村复兴模式。我一直觉得这可能会造成新时期的南泥湾,就是我们的发展一定不能造成新的,尤其是我们最为薄弱的乡村地区,所以这个新乡贤的培育,它使得乡村的发展有了底层的信任和使底层的共同的发展受益于底层的群众这种联合模式。所以这是古村之友成长的路径。

就今天来说,大家如果去关心中国乡村公益,关心文化公益,甚至关心大的公益领域,你们应该都会听到这支组织——古村之友。因为古村之友的确是综合公益界里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支。

我们从中国古村之友成立,成立古村的基金会,包括我们培养新乡贤,期间的种种探索,让我们获得了非常非常多的大奖,和国内将近十个部委的第一名,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文物局、中央党校、国务院扶贫办都给古村之友了荣誉。这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新时期我们的发展一定是要有社会化的解决方案,而不仅是商业化的解决方案,技术化的解决方案和行政上的解决方案。恩,社会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目前我们的一个版图,为了同志们在地方上跟我们一起合作,复兴你们的新乡贤,复兴比如说帮助修祠堂,帮助恢复族训,帮助当地把你们的这个名人文化给挖掘起来,甚至帮助当地恢复民间手艺、民间文化,哪怕是山神庙、土地庙这些文化属性的东西,我们会有基金会的联动支持。

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东西?大家想过吗?如果一个家族将把他的家谱给修起来了,这就意味着这个家族一定会被凝聚起来,这个家族被凝聚起来之后,这是最好的精准扶贫,也就是说已经发达的大哥一定会去帮助他没有发达的小弟,这是最好的公益扶贫,这是最好的文化传承,也是消灭当地那帮好吃懒做、爱赌博的最好的办法。因为只有地方形成自我的文化约束,我们才不会像今天社会一些人骄奢淫逸、好吃懒做。

尤其是我们看到三四线城市,很多的工薪阶层生活成本低,空余时间多,但是另外一端,距离他们不远,可能就几十公里不到的地方,还有一群人还在那里为生存,为教育,为疾病所困。我们这些想去帮助他们的人,首先要建设这片文化土壤,不然就是在滚滚浪潮当中螳臂挡车。所以一定要帮助这些人群,让这些力量的自我羞耻感和荣誉要建立起来。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看我们此刻去修的那本家谱,立的那个族训,写的那本名人传记,为你们家族的长辈写的那部书,这是重塑底层的文化精神,而这个过程,我用呼吁的办法可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大家去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从资金的角度。而从专业机构角度,古村之友建立了自己的家谱,促进中心、祠堂促进中心、新乡贤促进中心,甚至未来我们会建立庙会等等,这些民间底层的文化信仰非常非常重要。

下面是讲各地的分支机构以及更多专业机构支持进来,首先我们跟大家讲的第一个,可能对大家,就是叫乡土文化保护地工程,就是你们身边有的这些祠堂、家谱、名人故居、这些个文化遗迹,如果遇到要修缮的,倒闭的、凋敝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平台,一起来推动大家,这个一定要大家共同来玩,因为这些不是我的,而是处于这片土地上的。第二个,建立起当地的自组织,这个我们会有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他们会建立起当地的保护联动,这就是全国古村之友,应该说是到处都是,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比较好形成地方团队。还有如果你们有文物被惨遭不幸破坏,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以打官司的方式,尽量让破坏的人受到惩罚。

这是扬善的背后一定要惩恶,不惩恶,扬善是没有价值的。这个在过去的一年多,我们也是推动了十几起的官司,拿下了一批破坏者,团队主体当中有各种角色,额,这是修缮,修了不少的名人故居啊、文化呀、通过挂牌。第二,我们开了一些大会,传播思想,今天乡博会我们也是主办方之一,包括古村之友还有古村镇大会、县长大会和新乡贤大会,我们从各个角度切进来,将这种社会治理的精神和思想传播出去。今年第三届古村镇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去年大概规模也是挺大的。这是乡博会,我们也希望乡博会的这支力量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持续壮大,为我们乡村搭建好一个平台。

如何让每个人都成为复兴乡土民间文化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益PNPP

 

下面一个我跟大家讲一个重要的方式,怎么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办法成为复兴乡土民间文化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公益PNPP!

这个互联网公益PNPP这套模式当中,首先第一个涉及到公众筹款、公益众筹,这一端先公益众筹,所谓公益众筹就是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做一件好事。第二是叫政府支持,公益的行为如果政府不配套的话,对政府并不利。干好事,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所以这样的一件事情我们会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推动,当然如果他们有资源更好,除了指导,如果有实质的投入。第三是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储备专业型的资源,包括专业的设计师、建材方、物料方,包括一些文化学者、媒体人,共同来复兴我们的这个民间文化,这里有一个好处,我们把一个一个看起来有难度的项目拆解成了N多人都可以参与的,而这N多人参与的过程就是凝聚力提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有市民、村民、政府、投资人一起,所以我就建设这么一个叫新乡贤工程大数据公益平台,大家可以看下这个大数据公益平台。这个大数据公益平台包括什么呢,包括了农场复兴、传统工艺、老宅活化、民间传播、公益服务、家风、乡村教育,所以有这个需要的同志们都可以向我们这里报名,报完名之后我们可以推动筹款。

公益筹款和商业筹款有什么差别呢?公益筹款就是筹多少算多少,它不像商业筹款,不够买就退回去了。做好事就像你们家随份子一样,如果你随了份子最后还把份子钱退回来了,这事出钱的人是会很不乐意的。这是第一个。公益筹款不像商业,商业对应的是消费和产品,公益筹款是如果把这件事干成了,那可以写这样的方案,大家可以回到你们当地去,找到刚才那些项目当中找10个、20个我们都可以去推动筹款,我在去年的时间给全国很多地方筹过款的,那这个这里筹了100多万,100多万的背后更多的是1万多人的捐款,一万多人的捐款意味着这里有100万的传播量,而这些项目大概都是拯救古宅、祠堂、对联,这个钱的筹的成功就意味着这里一定有一方文化被重新点燃,这一方文化被点燃之后,它就会形成持续的纽带。而这个筹款没有给任何一方带来实质上的压力,它不像说我要修一座祠堂,我要修一家谱,我自己来找,可能钱就是你出。

我们前不久筹过大概80万来资助项目,他们每个背后复兴文化的时候就是一个家族凝聚力和地区凝聚力形成的过程。这是我们修的一个书院,这个书院可能在用财政的资金和投资都无法解决的项目,那筹的时候筹的钱并不多,10万块,但这10万块有2000人的参与,大家想过吗?10万块2000人参与,其实平均一个人才多少钱,50块,所以对每一个都不是压力,但是在参与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形成2000人的传播,就等于我们凝聚了2000人,这2000人当中就有深度想参与的,说我要捐图书、捐其他,就形成了一个善的土壤,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善的行为重新形成一个善的连接。最后报纸也来报道这件事情,有设计师来捐设计,有建材方捐建材,文化艺术家投身进来,最后整件事情,我们做了好事,立功德,捐款超过200块写上功德碑,最后我们把它修好了,没有产生任何一方巨大的压力,最后政府看到原本我想干却干不了的事情,最后民间把它推动起来了,政府资助20万进来。那么对于政府来讲,它又超额完成了它的使命,而最后这么多人参与进来之后,它的运营将不再是困难。这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场,它其实是通过众筹,通过出钱出资出力,而不涉及到一分商业的钱所形成的文化建设的时候,它其实是站在无形中传递着新时期的文化精神。

再给大家看一个用这种方式复兴一个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偏远的小村庄,是一个水族的小村庄,穷到可能大家都觉得完全没有希望了,但它又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我们给它筹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客厅,那这个地方我找了2000块钱来做配捐。

什么叫配捐?就是说你出5块,我给你1块,这1块我去找来的,找了这1块,这个地方一定会冒出一个想带领家乡获得改变的人,他带领他的民众来参与,敲锣打鼓地把钱筹了,筹的过程当中这个地方的凝聚力就在被集结,有人讲“扶贫先扶智”,要先扶智,众志成城才是干,没有什么干不成的,我们目前的土壤就是没有志气了,大家都被商业、权力摧毁了无法相信自己或者是不愿意去相信自己,所以我们重新把它凝结起来,让他们捐款,我们给配捐,对他来讲也是激励,也就等于说你出点我配点,最后给了这个乡贤,给了他荣誉。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有设计师来提供设计,又有进一步的这个叫公益接力,善是可以接力的,而现在变成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都在干公益,它比商业更具有凝聚力

像阿里巴巴、腾讯,但是商业也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办法,最后各路影视企业到位,政府也就跟进了,政府的扶贫款项也就参与,也就是说最后我们仅用10万块钱引爆了一个地方的凝聚力,引爆了群众改良自己家乡的愿望,这个愿望让更多人感动了,让更多人参与起来了,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最后这个地方目前改观非常不错。这样的办法我们是可以激活,全面激活我们的乡村。最后我们用各种方式收了很多家谱,很多人物传记,而他们背后完成之后就是一次一次引爆,修了很多老房子、文化传播、出书、拍片子,这些个非遗的红糖,这些老的产品,大家一定要想象,除了我们原来以为的惯性,招商引资之外新的一条逻辑,就是社会的力量,千万不要忘记。他们尽管看起来单个的体量不大,但汇聚起来就是江海。这些社区营造,背后都是一个个跳出来的想带领家乡发展致富,带领家乡发展的新乡贤。

而这些新乡贤,很大一批已经成为党政的领导干部,就是我们共产党,党和政府看到,我们的老干部们,老中医在村里干不了什么活的时候,他们重新接起了阶层自主的这么一个群体,这些都变成了当地的企业家,他的成长一定会回馈当地的,古村之友的这套办法,目前中央党校已经吸纳到给各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当地的文化志愿者复兴当地的文化成果,回去修书院,带领,现在的城乡,城市中有足够多优秀的人才,他们没有办法回到乡村去复兴他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搭起这个桥梁,让他们回去可以去把老房子改了,然后给他们资金、人力和群众基础,改完之后就在那里教育孩子们。这样我们乡村的支持,教育才能起得来,优秀的人才如果永远躲在城市中,我们的乡村就永远凋敝。过去看到历史上,之所以向乡村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优秀的人才走出去以后他会告老还乡,而现在我们要搭起这样的路径和桥梁。

这些新乡贤们,帮助扶贫济困,帮助教育,帮助文化复兴,帮助治理,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宏图,一个远景的设想。新乡贤干什么?先做公益,先做好事,贤的核心精神就是做好事,不做好事不叫贤,干了好事之后他就可能带动人民群众发展之路,就比如说干了好事,老百姓说我们都信你,把土地给你,你来搞集中生产,让你来带动我们植树、搞金融,搞电商,这个乡贤带给百姓之后他们又会形成什么?乡贤理事会,这里一定要跟大家讲这个东西,叫做乡贤理事会,乡贤团结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的组织,在很多个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地推乡贤理事会,让乡贤理事会与村委共同运行,村委作为党政自上而下,而乡贤理事会是自下而上,在历史上也是又传承的,那些告老回乡回到家乡的人就是乡贤,而他们不同于过去的保长和甲长,这两个条件共同来治理乡村,这个目前可能在中国运行的比较好的在潮汕地区是有的,他们的族长可能就是乡贤理事会的老年组的组长。

再往下就是乡贤一定会形成基金会,回来捐学校,修路,捐福利社,乡贤基金会。自然就形成一套乡村自下而上的治理结构和提供社会服务,我们就不仅只指望党政给我们带来的公共服务,同时自己也得到参与。这就是我们去年做的项目,推动的2个亿的乡村的文化项目,我们都不要谈钱,因为对公益来讲,钱不是我们追求的核心数据,而更多的是它背后形成的凝聚力,能有更多地方,把地方的自我凝聚力建设起来,这个新乡贤它结合多少,跟乡村精神文明提升,精准扶贫,乡村公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特色小镇都有关系,所以我们这套东西的确获得了极大的荣誉,我们未来发展我们的这个地方都不要忘了人的形态,我们眼里不但有工程,有产值,还要有人的建设,最后推动的还有配套专业的设计师,服务机构,客观的说古村之友整合的机构呢是万众归心的事,最后我们互联网+由线上线下互动,政府与民间互动,城市与乡村互动。

我们的目的是形成新时期善的土壤,善的人民,构建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伦理。这是我们民间文化复兴所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互联网加民间文化繁荣,互联网是我们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推动民间文化的繁荣。

 

整理 / 李玲

编辑 / 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