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屁股的孩童都已长大,然而讲故事的人却渐渐离去。乡愁还在,故事却不曾传承。物欲繁华的时代人们都忙,忘记了太多太多……

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石庄村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最早是由石姓人家在此村居住。石西村和石东村并称为石庄村,清朝乾隆年间王家老祖顯臺因勇斗恶霸从曲家胡同逃难来到此地繁衍生息。

村里原先有几处连片的大湾,在北湾周围生长有原始的婆枣林,二百多年古枣树生长在石西村王守芹家的老宅里。

王守芹家老宅就在北湾东侧,王氏老祖就在此处择湾择树而居,当时无亲无故饿了就去树上打枣,就这样老枣树用它的果子哺育了王家一辈又一辈。

王家历辈中曾交代不准砍伐院中老树,并以后辈子孙名字带 山,树,森,青以示感恩古树养育。

枣树一南一北分布院中,南边那棵树干笔直,枝叶挺健着伸向云霄,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北面一棵树身不高但很粗壮,树杈像是人的手形伸向天空,枝叶也更加繁茂,此树更像是一位母亲,身材不高却能撑起一片天。

大约在九几年时南边那棵老树因为一场暴风雨刮倒了,可能伤及主根没几年便再也没有发芽,万幸的是当年在院墙跟下长出了一棵小苗。在王守芹的精心培育下现在也长的比院墙还高。

值得留恋的乡村故事

王家先后几辈人中陆续出过太学生,银号财主,三八年以前共产党员,大学教授等引领社会前行的先进人士。

也许是受财主润泰老爷子、白奶奶、王二爷等传奇人物的影响,从村里走出去的孩子都上进要强,孙辈们都在全国各地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虽不常回家看看,但他们时刻想念那片故土,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有那熟悉的老故事。

这辈子最让我骄傲的就是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儿时最高兴就是听胡同口爷爷奶奶们讲起家里的老枣树和那些牛掰人物的传奇故事,对他们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光屁股的孩童都已长大,然而讲故事的人却渐渐离去。乡愁还在,故事却不曾传承。物欲繁华的时代人们都忙,忘记了太多太多……

所以我想用我们手中的笔记录过去记录曾经的苦难辉煌。

项目发起人:农村缺少记录故事的人

我叫王海军,现在是北京一家包装制品的总经理。同时也是绿发会古树保护和北京爱心联盟团队的志愿者。

我从小在鲁北农村生活,我生在土夯老屋,长在古枣树下。对于那片土地我有很深的恋土情节。

儿时茶余饭后左邻右舍的胡同里的爷爷奶奶们坐在一起谈论老时候的传奇人物故事和家常理短,他们说能讲一辈子都说不完。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大他们都已老去却再也找不到讲故事的人。我很痛心,为什么没有记住那些故事和往事。其实农村从不缺少故事,只是缺少记录故事的人。

所以我就申请了此项目。我的团队目前还在创建当中,近代村里出过不少名人和文人墨客,但大都不在村里居住。我正在一一联系商谈中,尽快组建合作伙伴。

此前一篇文章对他们触动很深,希望我们真正能为我们村做个实事。传承好家风,保护古树留住那一抹乡愁。

项目执行计划

阶段一:前期准备(8月底前)确认村中退休教师和公职人员故事采访工作,采访对象,记录工作,整理编篡意见和文本模板工作。

阶段二:硬件设备的准备工作(8月底—9月底)购置录音器材和文具,安排外地采访人员(部分老人常年不在村住)车辆。

阶段三:实际采访阶段( 9月底—次年3月底)利用八月十五国庆节春节时期,亲朋好友聚会时多采访多追踪多记录。

阶段四:修订编篡和总结产出(3月底—8月底)编辑校正,确定最终版本,版面设计最后与村委联系确定印刷数量,联系印刷单位进行“传记”的印刷。

项目预算:

招募团队创作人员: 

团队发起人:   3-5名        享有传记宣传权

讲故事人员:      8-10名   享有故事署名权

编篡人员:        8-10名     享有故事著作权

项目联系人:王海军   微信13811637157

备注:《好家风人物传记》创作成功后为古村之友山东首例,以上主创人员享有宣传权和领奖权。

支持石庄人物故事项目

请扫以下二维码

 

 

了解好家风联合筹款资助计划

请扫以下二维码

 

 

图文  / 王海军

编辑/小鹏